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代表言论:向文化强国迈进

时间:2012年11月10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 贺 孙秀艳 杨雪梅

  “听了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作为一名文化战线的工作者,倍感振奋。”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蒋建国代表说。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对文化建设规律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对我们而言,现在缺的不是重大决策和部署,而是如何把报告精神吃深吃透,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他说。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发行企业,2100多家文艺院团,上千家影视公司……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增,文化市场空前活跃,群众的文化选择前所未有的丰富。目前我国年出书品种、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电影产量连年保持在500部以上,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年产电视剧上万集,是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喻红秋代表认为,“文化对于贵州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过去一提贵州,大家就会讲黔驴技穷,就会说夜郎自大,现在大家记住的是多彩的贵州。随着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主体任务的完成,艺术家的创作热情高涨,文化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的力量,让贵州的形象和声音传播得更加深远。”

  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衡量一个国家的先进与落后,有多种指标,其中一个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8.5亿农民的大国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王志庚代表表示,现在随着各种文化惠民工程,尤其是农家书屋和数字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行,农民都有书看了。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突出,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迫切,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就越需要提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也要思考怎样利用数字资源和先进手段传播优秀文化。”他说。

  事实上,近10年是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力度最大的10年。主要面向农村基层的文化惠民工程如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加速推进,目前已经覆盖有条件的行政村,正在向自然村延伸。

  “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湖南永兴县柏林镇农村电影放映员马恭志代表认为,文化惠民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民有书看、有戏看、有电影看的问题,更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提升了全民族的素质。

  进一步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但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又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小泉代表说。

  文化产业正在推动中国向世界出版大国、影视大国、动漫大国、演出大国迈进: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增加值突破1.46万亿元、电影票房突破131亿元、动漫产业突破470亿元、演出155万场、观看演出的观众7.4亿人次。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仍面临严峻挑战。

  “国外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认知匮乏,以及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作品国际竞争力的欠缺,再加上对外文化传播力度、广度与深度的不足,以及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刚刚起步等综合因素,都折射出当前加强中国当代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代表说。

  蒋建国认为,虽然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我国的文化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保障,但人民的文化创造力还有待提高,“结合这个背景,我们文化工作者对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国家的强盛,定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民族前进的每一个印迹都闪耀着文化的光芒。


(编辑: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