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为新时代奏响文艺的壮歌——十集大型文艺专题片《为时代放歌》幕后创作的故事

时间:2012年11月0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丁 薇

摄制组在拍摄著名钢琴家李云迪(左)、沧州木板大鼓(右)

  11月2日,一部全面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繁荣的十集大型文艺专题片《为时代放歌》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黄金时段隆重推出。日出东方,当清晨的一缕阳光洒向天安门城楼,豪迈的号角声缓缓奏响,观众跟随《为时代放歌》的镜头走进了中国文艺十年的发展征程。这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专题片通过《放歌》《荟萃》《旋律》《画卷》《风采》《主角》《真情》《文脉》《华章》和《畅想》十个篇章回顾了十年来文艺战线在党中央领导下,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突破。作品对我国文艺发展的方针路线和战略思路以及大发展大繁荣的光辉历程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还形象生动地梳理了十年来,我国文化艺术各领域蓬勃发展的丰硕成果,包含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艺术门类的创作,以及文化惠民、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艺术保护、文艺创新、文艺“走出去”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作品从大事件之后的小人物入手,讲述成就背后的故事,情感饱满、细节动人,为中国文艺十年巨变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专题片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历时7个多月,经历了文学脚本的撰写、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多个创作环节,节奏紧张而有序,为了使呈现出来的影像更加全面,摄制组分赴祖国的22个省级行政区、43个城市,共采访嘉宾233位。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国家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新闻出版总署六大部委的通力合作下,搜集到了影像资料17000多分钟,图书等其他类资料近300份(册),各类照片、图片近1000张,文字文档资料近1200个。

   创作:自始至终的原创 

  为了能出色地完成这部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抽调了大型节目中心和综艺频道的精兵强将组成编导组。对于这个团队,他们的优势在于非常熟悉这十年中,全国发生的重大文艺活动和文艺动向,见证了中国十年来的文艺发展轨迹,参与直播和转播了与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相配合的大型文艺活动和事件。从抗非典、抗冰雪到汶川、玉树地震,从奥运会、残奥会到上海世博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相关的晚会、开闭幕式演出哪一段最精彩、最动人,编导们早已烂熟于心、信手拈来。而在真正进入策划、创作阶段,编导组才发现,这些晚会和文化活动与中国十年的文艺发展相比简直沧海一粟。十年的中国文艺如此之浩瀚,各艺术门类百花齐放、繁花锦簇,加之文化惠民工程的日益推进、文艺人才的不断壮大、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民间文艺保护的成果显著,这些都值得在专题片中大书一笔。该片总撰稿之一、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自始至终参与了文学脚本的创作,他表示:“这确实是一次全新的创作。中国十年的文艺发展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反映各艺术门类的创作成果,组织层面,如文艺政策、政府部门、人民团体所做的工作,还有艺术家创造性的经验成就和创作力的迸发都要反映出来,如何架构这部作品,准确、全面、精彩地呈现这十年来丰富、繁荣、多彩的文艺图景,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课题。为此中宣部文艺局、中央电视台做了充分的筹划,主创团队作了反复的研究,召开多次策划会议,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思路。创作团队还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包括典型人物、获奖作品、人才发展、政策措施、重大活动等等,涉及的素材可以说是海量的。创作团队在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消化和吸收这些素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结合专家建议,最终确立了现在的结构。撰稿过程中,反复修改了十余稿,文本的写作达到了字斟句酌的地步。出精品是团队的目标和追求,所有的参与者都付出了很大心血和精力。”经过编导们的创作和努力,作品在宏观上对十六大以来党领导的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历程作了概括和总结,也全面地反映了文艺各个方面的繁荣景象,中间有点有面,有全景也有一些重点人物的具体的展开,很多生动的故事和细节使节目看起来振奋人心、打动情感、触动心灵。向云驹表示,作品中特别强调了一些十年中发生的文艺事件,表现了文艺工作者在国家的大事、喜事、盛事、急事、难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这个片子很重要的一个看点。作品突出反映了文艺工作者对祖国繁荣作出的贡献,文艺本身所达到的高度广度,以及文艺作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作用,一目了然,形象生动,鼓舞人心。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