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好”字当头谱华章
图①:广西柳州市融安县雅瑶乡黄金村,一名农民在田间摘罗汉果。谭凯兴摄
图②:安徽裕安经济开发区220千伏变电站,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对安装的电力设备进行水平测准。陈力摄
图③:繁忙的江苏连云港港口集装箱码头。耿玉和摄
图④:“神九”发射在即,测试系统工作人员调试设备。韩双喜摄
图⑤:浙江舟山跨海大桥。姚峰摄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迈出新步伐,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
1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理论创新的伟力,转化为科学发展的硕果,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恢弘答卷。
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惠民生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的期盼出发作决策、定政策、谋发展。一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
就业总量持续稳步增长。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让更多人拥有了工作,开启了幸福生活的大门。10年来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3%以内,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亿多人。
百姓“钱袋子”更鼓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规范津补贴、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一系列“让利于民”、“分好蛋糕”的举措,使10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达到9.2%和8.1%,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保障网”更大更密实。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年内实现全覆盖。这张覆盖13亿人口、全世界最大“保障网”的建成,宣告我国实现了从传统的家庭保障、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保障到今天社会保障的历史性跨越。
保障房建设大规模推进,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正逐步得到解决,“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项项惠民之举,从试点到推广,从乡村到城市,温暖民心。
10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民生投入大幅增加。十八大代表、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介绍,“十一五”期间,财政部门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大力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10年来,越是经济发展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越是关注民生。2011年,我国经济增速与上年相比回落1.1个百分点,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中央财政预算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安排比上年增长18.1%!
外电评论说:“让人民幸福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主题”。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