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国家大剧院:艺术航母

时间:2012年10月24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李蕾

 图:国家大剧院外景。[资料照片]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京长安街畔的国家大剧院壳体星灯闪烁,倒映在一池碧水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剧院里,灯火辉煌,歌剧厅、戏剧厅、音乐厅、小剧场,台上演出精彩纷呈,台下观众座无虚席,可谓热闹非凡。这一外一里,一静一动,恰恰迎合着北京的城市脉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艺术殿堂的神奇魅力。

  2007年,当这座雄伟的球形建筑亮出曼妙的身姿时,迎来的不仅是世人对建筑之美的啧啧称赞,更多的是疑问和惶惑。这个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该如何运转,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怎样的文化服务?

  仅仅5年,这个年轻的艺术机构已进行商业演出3541场,售票393万张,上座率达到81%;制作包括京剧、歌剧、话剧、舞剧等表演形式的29部剧目,其中原创剧目11部;来自全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万人次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和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10万余名艺术家登上大剧院的舞台,与780多万人次的观众分享艺术的魅力。这一组数字,坚定回应了当初的质疑,国家大剧院这座中国艺术航母以独具特色的运作模式泛海扬帆,登临世界表演领域的重要一极。

  科学经营引群英荟萃

  到大剧院演出意味着什么?“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学习表演的学生的梦想吧。”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小赵坚定地回答。为了参加学校赴大剧院演出的话剧《牛虻》,她毅然放弃了一部电影女一号的角色。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广州芭蕾舞团的负责人,2008年广芭为了携《梦红楼》首次亮相大剧院,甚至放弃了去德国演出的机会。广芭负责人说:“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内最高水准的艺术殿堂,邀请我们演出,就是对舞团最高的褒奖。”

  登台即荣耀。5年来,大剧院坚持以“高品位、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和优秀民族艺术”为标准严把艺术质量关,并为此设定了以艺术管理委员会为主导的质量把控机制,无形中给登台演出的艺术院团打上了一流认证的标签。在与国内院团合作过程中,大剧院进行专业的整体策划及宣传营销,保证院团专心创作排演。对于广大艺术院团和艺术家而言,“我们能在纯粹的艺术氛围中心无旁骛,潜心创作,这里真是艺术的天堂”!

  “我是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普契尼诞辰150周年时,国家大剧院想把他笔下的中国公主图兰朵请回家,想要请你来负责其中的关键环节——给《图兰朵》一个结局。”2007年6月的一个清晨,罗马当地时间6点,正在当地做访问学者的青年作曲家郝维亚被一通电话扰了清梦,却给他的音乐带来了意外机缘。有了大剧院的支持,郝维亚倾情投入到创作之中,以至于因工作紧张导致肾结石突发被送进急诊。然而,他的付出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3月21日国家大剧院舞台上,冷若冰霜的图兰朵再次和她的求婚者们玩起了残酷游戏。和此前所有的演出版本不同,在女仆柳儿为保护卡拉夫王子殉情自尽后,图兰朵既没有唐突地爱上卡拉夫,也没有因羞愧难当而自杀,而是满怀深情地高唱咏叹调《第一滴眼泪》,强烈的爱化解了内心的仇恨。观众被此处精心的处理深深打动,藏身其中的郝维亚微笑着享受耳边雷鸣般的掌声。不仅如此,他的续写还得到了意大利普契尼节日基金会、甚至普契尼家人的高度认可,成为史上被承认的第3位续写《图兰朵》的作曲家,开始在国际艺坛崭露头角。

  在国家大剧院的公共空间,展示着一幅长7米、高2.4米的巨型油画——“相聚在国家大剧院”。指挥大师阿巴多、库特·马祖尔,钢琴家波利尼,小提琴家穆特,大提琴家马友友……画中,42位享誉世界的艺术面孔或目光深邃,或神情澎湃,化作一个个辉煌的句点,注解着大剧院5年来走过的国际艺术旅程。

  “到中国的国家大剧院演出已经成为国际艺术领域的一种潮流!”美国三大艺术经纪公司之一OPUS3公司高级副总裁厄尔·布莱克本说。他对大剧院的认识是从一份合同开始的。2008年底,大剧院为邀请马友友演出,给他传真了一份厚厚的全英文合同,将艺术家从下飞机的那一刻一直到回程登上飞机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考虑得细致周到。当时,他不由地惊叹道:“跟中国打了几十年交道,没看到过这么专业的合同!”而如今,这份合同已经成为国际演出界传阅借鉴的范本,大剧院运营专业、注重国际规则的名声逐渐传开了。国家大剧院演出部部长李志祥自豪地说:“从刚开业时的邀请世界名家名团来,到今天国际级大师主动要求去演出,大剧院以其一流的软硬件设施,逐渐成长为当代国际艺术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不夸张地讲,现在我们每周都要接待几拨儿国际经纪公司,演出排期已经到了2014年。在谈判中他们的脖子已经从原来‘傲慢’的钝角变成了如今‘谦虚’的锐角,因为想获得大剧院演出的入场券已经不那么容易,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耐心等待。”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