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主动变法”精神——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要高度的自觉,提倡创新、坚持创新。对我们文艺工作者而言,就必须把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付诸于文艺产品的创造和生产当中,才能真正反映时代风貌,才能拿出好的精品力作来。”在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看来,文艺作品能否准确反映时代,在于它是不是汇集了时代元素、是不是承载了新的时代精神。今天,时代日新月异,生活更是缤纷多彩,要准确描绘这样一个图景,就要主动去采集新的语汇,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创新首先是一种信念。所以,文艺工作者骨子里要多一些“主动变法”的精神,把创新、出新摆上重要位置,才能更好地展示时代风貌、张扬时代精神。徐沛东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与时代“准确对接”体会尤深。
除不间断自身创新、创作外,对音协工作定位的创新是徐沛东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层面上为文化建设布局谋篇,我们落实全会精神的过程,同样是一个不懈努力、深化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文艺家协会要立足新形势,在找准定位、转变观念上下工夫,通过‘有为’争取‘有位’。”定位找准了,观念自然要随之创新,工作的领域就进一步拓宽,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就会有突破、有提升,这是一个有机相连的递进过程。提升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更是重中之重。据徐沛东介绍,近几年,中国音协把“牵线搭桥”作为主抓手,由此又衍生出新的服务领域。连续几届的海峡两岸合唱节,以歌为媒、情系两岸,成为知名文化品牌。受惠于此,两岸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像在金钟奖流行音乐比赛中分设港台赛区等,都是在探索新的协会工作方式,这种努力已经得到广大音乐工作者的认可。
过去几年来,中国音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于广为业内推崇的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音协一直“培植”它对音乐产品起引领作用的“基因”,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音乐创作思潮。从召开全国音乐类评奖座谈会开门纳谏到根据音乐事业发展的实际逐步增设分项,再到组织动员获奖选手分赴基层演出力促文化惠民,都是创新之举,效果也是明显的。徐沛东认为,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展示和奖掖,还在于它的导向作用。它既是“晴雨表”又是“指南针”。“金钟奖直面众象纷纭,不回避热点焦点,风格流派的交流融汇、学术领域的观点碰撞等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态度。不惟如此,金钟奖作为音乐界的龙头工程,受众面大、涉及领域广,拉动文化产业的积极效应也是明显的。像受此影响的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等乐器的生产制作日益繁荣,都可为佐证。所以金钟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它创造的社会效益一样,都是显著的。把金钟奖办好,具有示范效应。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各个音乐门类的全国性展演、各类惠民主题的节赛、采风等,这一系列活动面向不同的定位和人群,最后呈现出的是今天整个音乐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除此之外,中国音协还以创新的理念努力提升协会干部素质、与地方音乐更好地衔接。徐沛东感到,在当前全社会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形成高度共识的良好氛围下,创新协会工作亦迎来新的契机。中国音乐家协会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这个机遇,让音乐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为音乐事业创出一片更广阔的蓝天。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