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0年:文化大战略激活文化软实力

时间:2012年09月26日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陈振凯

改制后的西安歌舞剧院员工欢天喜地。资料照片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如何获得与之相称的文化软实力?这成为中国必须直面的考题。

  何以解题?唯有改革。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战略决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十六大以来的10年,中国用硬的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用多姿多彩的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谱写出文化繁荣乐章。

  ■ 这10年  深度自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22个字,是新世纪新阶段之初,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22个字,体现了中国执政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深度觉醒。

  放眼全球,谁有强大文化软实力、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主动。回看国内,文化之于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愈加重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要而紧迫。中央高度重视:一系列会议,一系列文件,一系列部署,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02年,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2007年,党的十七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审议通过。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对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 这10年  改革给力

  2003年,9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和35个试点单位确定。2006年,新确定89个地区和170个单位试点。其后,出版、发行、电影、文化市场等领域改革全面推开,文化体制改革成果丰硕。

  10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发展,早改早受益,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改革,真正造就一批文化市场主体和战略投资者,它们的活力和竞争力极大释放。

  ■ 新10年  快车上道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十六大以来的10年,有很多节点,2011年尤为值得铭记。这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和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自《决定》公布,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各地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将改革向纵深推进。目前,大部分省份已基本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其中,上海、河北、甘肃、江西、湖南、吉林等6省市改革发展成果斐然。

  时间已进入2012年下半年。承前启后,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将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新的10年,中国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数字看文化体制改革10年

  ●承担改革任务的580家出版社、3000家新华书店、85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57家广电系统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38家党报党刊发行单位等已全部完成转企改制。

  ●2102家承担改革任务的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不含保留事业体制院团)已有2092家完成和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撤销或划转任务,占总数的99.5%。

  ●地方1177家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中,1147家已完成和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占总数的97.5%,其余30家正在按已批复方案积极实施。

  ●图书出版品种和日报总发行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出版和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位。2011年,新闻出版全行业营业收入达1.46万亿元,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