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福建省文联举行文艺创作题材库座谈会

时间:2013年04月24日来源:福建文联作者:
努力打造叫响福建的精品力作 推动我省文艺创作大发展大繁荣——福建省文联举行文艺创作题材库座谈会 
 

2013年3月15日,福建省文联文艺创作题材库座谈会在福州召开。

  2013年3月15日,“福建省文联文艺创作题材库座谈会”在福州召开。本次座谈会以中长篇小说、戏剧剧本和歌词创作为主要内容,召集了全省各设区市文联、作协的主要负责人和80多位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我省实力派小说家、剧作家和词作家与会。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杨少衡、罗训涌,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省文联艺委会常务副主任范碧云、陈济谋和省文联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如何策划和进一步建立反映福建人文历史、体现福建精神的文艺创作题材库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与会作家艺术家汇报了各自近期的创作规划,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福建特色文艺创作题材。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土楼文化、闽都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闽台题材、惠安女题材、新移民题材、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军事题材、环保题材等纳入作家的创作视野,柳永、黄乃裳、黄道周、陈嘉庚、胡文虎、林纾、林觉民、林旭、严复、林语堂等福建历史文化名人在小说、戏剧、影视、音乐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书写和演绎,本次座谈会相关作家提交的创作计划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海峡题材:厦门作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赖妙宽拟创作《金海柳》,以六十多年前国民党溃退时从东山岛抓壮丁造成寡妇村悲剧和1953年东山战役为背景,描写兄弟情、海峡情,表达老兵“在台湾时日夜思念家乡,回到家乡又开始思念台湾,一生都在思念中”的深层次的人性思考。2.海洋题材: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福建师大教授陈希我拟创作《侨》,反映福建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讨生活”的新移民浪潮;福建师大教授余岱宗关注城市中产阶级生活,切入时代病症,拟创作《没有人像你》,让“新移民”融入现代人生,表达主人公精神追求的高尚性与幻灭性;龙海作家海迪拟创作《月港往事》,将500年前龙海作为中国唯一通商港口曾经的繁华与一个美丽女人的情史交织,力求构筑一幅龙海版的“清明上河图”;厦门作家吴尔芬拟创作《乱世风华--厦门大学在汀州》,以抗日战争期间厦门大学内迁汀州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一代知识分子的乱世风华,弘扬陈嘉庚“毁家兴学”和萨本栋“舍命办学”的福建精神;青年网络作家郑士滨拟创作一部发生在建瓯县东峰镇军统谍战题材的作品。3.地方特色文化题材:南靖作家何葆国一如既往关注“土楼”,拟创作《土楼三部曲》,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土楼文化、海洋文化融合在一起;三明作家绿笙拟将三明地域的客家文化、土堡文化诸元素渗合融汇,创作《金沙县》;安溪作家林筱

  二、关于跨文体文艺创作题材。杨少衡、林那北、赖妙宽、须一瓜、陈希我等均是我省小说创作的老将,著名闽籍在京评论家何镇邦早在新世纪初就在《人民日报》撰文以“悄然崛起”来形容福建当代小说创作群体;如今这一群体正在不断扩大,不但老作家坚持不辍,还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作家如施伟、弘笃、林朝晖、黄荣才、苏

  三、关于意见和建议。与会文艺家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不因创作谈创作,往往从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思路谈选题,谈策划,谈人才培养,谈各自的忧思与建议:

  1.在宣传力度方面:省文联原党组书记、艺委会常务副主任范碧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文艺工作经验,建议福建文艺作品也要向戏剧晋京一样,每年都到北京举办单个或群体或闽籍作家艺术家的作品研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重要报刊做大版面的宣传和推介,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每年都拿出一定经费在国家重点报刊宣传报道本省文艺名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在扶持、奖励方面:省作协副主席、《中篇小说选刊》主编林那北对我省文艺创作提出三条建议:一是省文联要尽量给作家艺术家提供好的生存条件和创作条件,可效仿江苏作协、广东作协的签约作家制,给作家创作补贴。二是省委宣传部给《福建文学》《中篇小说选刊》等重要纯文学刊物以稿费扶持,可参照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如《北京文学》年扶持400万,上海《收获》《上海文学》年扶持各100万,浙江《江南》年扶持260万,2013年还将追加,江苏《钟山》年扶持100万;各刊物根据作品质量按照千字500元、300元、100元阶梯式发放稿费,福建可参照这种稿费扶持的措施,让福建真正成长为文学的高地。三是要大力提高福建省文学作品奖奖金。像省作协的优秀文学作品奖至今已办了26届,却仍在依靠一个海外企业家的赞助,一等奖才3000元,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参照江苏的施耐庵文学奖,每届评5个人,每两年一届,获奖作品每个奖30万元,初评委费每人8000元,终评委费每人3万元。据此,一些作家也提出,今福建百花文艺奖一等奖才1万元,即使是获全国性重要奖项,省政府对文学作品的配套奖励也与戏剧“梅花奖”等存在巨大落差,如鲁迅文学奖,省政府仅奖励3万元,而戏剧梅花奖,省政府从三个方面给予待遇:一是获奖当年即享受一级演员工资待遇及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待遇。二是获奖当年即一次性奖励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一套;为所在单位连续工作五年后,予以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三是获奖当年即纳入省高层次人才管理。他们建议省政府等主管部门参照梅花奖奖励措拖,大力扶持文学作品奖及其他全国重要文艺奖项,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剧本奖、曲艺牡丹奖等。福州市作协主席钟兆云关注青年作家,建议福建省文学作品奖要多鼓励、支持年轻人,让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荣誉;同时文艺界“两会”也要给年轻人让出机会,让他们在享受荣誉的同时更加珍惜荣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艺修养和文艺创作能力。

  3.在搭建平台、建立作家挂职制度方面:小说家弘笃建议省文联协调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恢复、建立作家挂职制度。福建是较早建立作家挂职制度的省份之一,上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作家下基层挂职制度,如陆绍环、张力、赖妙宽、何也、雷德和等都先后下基层挂职,期间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制度没有得到坚持。陕西也是建立作家挂职制度最早的省份之一,却是坚持最好、成效最为显著的省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一大批挂职作家并创作了许多精品力作,如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浮躁》、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京夫的《八里情仇》等,都是作家在挂职深入生活期间创作的名篇,既打响了“陕军”品牌,又极大地提升了陕西的对外影响,陈忠实、贾平凹笔下的白鹿原、棣花镇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都是借助文学的影响名声大噪,成为旅游品牌。叶广芩在周至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期间创作的散文集《老县城》《老虎在福》受到读者青睐后,央视邀请她在《百家讲坛》解读秦岭生态文化,使周至县“秦岭生态游”成为陕西旅游品牌新宠。为此建议:一、关于挂职时间。建议参照陕西做法,一挂两年。视作家创作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陕西作家叶广芩之所以在挂职期间为周至县秦岭生态旅游做出突出贡献,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挂职时间较长,直到退休,挂职达7年时间)。二、关于职务安排。陕西主要是安排作家挂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去向由作家自主选择,职务由组织安排。鉴于我省省情与陕西不同,根据作家需要可安排如下三个方面挂职方向:一是对有志于创作地域性文学作品的作家,安排挂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二是对有志于创作旅游文学作品的作家,安排挂职国有旅游企业副职。三是对有志于创作闽商作品的,安排驻外商会党委副职。四是对有志于创作我省三资企业发展的,安排相关主管部门副职或企业指导员。在工作安排上,建议我省挂职作家是否参与挂职地方和单位工作,由挂职单位决定。三、关于挂职待遇。在政治待遇上,安排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挂职的作家,挂职期间享受所挂职务待遇,挂职结束后恢复原职级待遇。在生活待遇上,安排驻外机构挂职的,享受驻外机构同级干部待遇;安排三资企业挂职的,享受我省新农村建设挂职村党支部第一副书记待遇。四、关于挂职作家管理。一是在任务下达上,除要求按照创作计划完成创作任务外,每季度至少要在CN刊号的报刊杂志发表一篇宣传挂职地方、单位的文章。二是每年挂职作家要书面向省文联上报挂职工作总结,报告完成挂职任务情况。三是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对作家挂职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挂职档案。四是由省文联每两年对挂职作家进行评比表彰,并加强对挂职作家日常跟踪管理,根据作家意愿、挂职单位意见和作家实际表现,提出提前结束或延长挂职期限建议。

  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刚刚从全国两会回来,作为一名领导者和著名作家、评论家,他对省文联文艺创作题材库有独到而深入的思考。他说,文艺创作是文化强省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事实上,无论省两会还是全国两会,文化建设始终是一个讨论很热烈的问题,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在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提“五个建设”,虽然从工作方面讲各有侧重,但它们内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福建发展到现在,文化强省建设是必然趋势,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任,这包括两个方面:在创作主题上,福建有很多好的文艺创作题材,从全省各地大的传统文化,到地方上的区域文化,多种文化的交织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作家艺术家要以饱满的激情、厚重的思想和对时代生活的敏感,把握好这个时代,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他个人更青睐“小题材大视野”的作品;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他认为作为文艺管理者,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建设一个好的文艺制度,并规划好资金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文艺创作者的极积性,为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全程参与座谈,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他在会议讲话中指出,这次座谈会主要是为贯彻落实尤权书记在省委常委会听取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省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而召开的重要文艺创作题材库会议,即是要以全国“五个一工程”和“福建百花文艺奖”为示范,加强扶持重点项目,支持鼓励原创,组织名家签约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点现实题材和反映福建人文历史、福建精神题材的作品,力争每年创作1-2部体现福建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结合大家的发言,他代表省文联党组指出了几点意见:一、关于题材库建设。题材库建设是文联抓创作的主要项目,是我们整个创作的底气所在,目标所在。他认为,福建这么多题材,只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受百姓欢迎,为中华复兴,为福建发展能够发挥正能量的,都是好题材。我们一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二抓反映福建精神福建人的重大题材,包括现实题材和历史文化题材,三抓地域文化特色题材。好的题材凡报到省文联经审定后都给1000元经费扶持,在此基础上再重点抓10个题材,经省文联艺委会审批通过的,每个题材给10万元经费扶持,作品签约后如果出版,只需在封面上标明“福建省文联重点资助项目”就行。这些题材一要思想厚重,二要情节入胜,三要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渗透力,四要传播福建历史文化、福建气质和福建人的精神。这四个方面是列入省文联十大重点题材的主要标准。同时要注意鼓励扶植年轻的作家。二、相关措施及经费扶持。省文联今后每年拿出300万来扶持文艺创作,其中100万作题材库建设资金,100万作奖励资金,100万作中青年作家培训资金,包括办鲁迅文学院福建班,一次30人,每二年一次。也办各种短训班,同时考虑请全国十大名刊主编到福建讲座及采风等。

福建省文联文艺创作题材库座谈会部分代表发言

  1.张 帆(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文艺创作是文化强省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事实上,无论省两会还是全国两会,文化建设始终是一个讨论很热烈的问题,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在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提“五个建设”,虽然从工作方面讲各有侧重,但它们内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福建发展到现在,文化强省建设是必然趋势,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任,这包括两个方面:在创作主题上,福建有很多好的文艺创作题材,从全省各地大的传统文化,到地方上的区域文化,多种文化的交织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作家艺术家要以饱满的激情、厚重的思想和对时代生活的敏感,把握好这个时代;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作为文艺管理者,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建设一个好的文艺制度,并规划好资金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文艺创作者的极积性,为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2.张作兴(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文联艺委会主任):在今年年初的全省文联全委会上,我们成立了艺委会,加大文联的创作指导,协调把握策划的力度。省委书记尤权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工作,到福建不久就在省委常委会上指出:福建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不是很多,福建精神让全国人民了解的也不够多。从全国来看,比如,湖南有湖湘文化和湖南精神,陕西有八百里秦川的精神,山东有齐鲁大地和沂蒙精神等等,这些都广为人知,大家耳熟能详。福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形势下要深入研究如何选好题材,用好资源,做好策划,打造思想厚重,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很强感染力、渗透力的精品力作,向全国乃至世界广泛传播福建的历史文化、福建人的精神气质和光荣与梦想,叫响福建、叫响福建精神,为福建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在今年年初省两会上,尤权书记来到文艺和教育大组,听了一上午政协委员发言,中心思想是感觉福建离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教育大省教育强省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省文联要认真贯彻尤权书记讲话精神,把福建的历史文化,福建的精神气质,光荣与梦想推到全国去,通过文学作品尤其影视作品打到全国去,为此,省文联党组经研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落实:一、进一步加强进行题材库建设。题材库建设是文联抓创作的主要项目,是我们整个创作的底气所在,目标所在。福建这么多题材,只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受百姓欢迎,为中华复兴,为福建发展能够发挥正能量的,都是好题材。我们一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二抓反映福建精神福建人的重大题材,包括现实题材和历史文化题材,三抓地域文化特色题材。好的题材凡报到省文联经审定的都给1000元经费扶持,在此基础上再重点抓10个题材,经省文联艺委会审批通过的,每个题材给10万元经费扶持,作品签约后如果出版,只需在封面上标明“福建省文联重点资助项目”就行。这些题材一要思想厚重,二要情节入胜,三要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渗透力,四要传播福建历史文化、福建气质和福建人的精神。这四个方面是列入省文联十大重点题材的主要标准。同时要注意鼓励扶植年轻的作家。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扶持。省文联今后每年拿出300万来扶持文艺创作,其中100万作题材库建设资金,100万作奖励资金,100万作中青年作家培训资金,包括办鲁迅文学院福建班,一次30人,每两年一次。也办各种短训班,同时考虑请全国十大名刊主编到福建讲座及采风等。

  3.杨少衡(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作协主席、省文联艺委会副主任):省文联党组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高度重视文艺创作题材库工作,今天的座谈会有两个基本考虑:一是考虑先从文学和与文学相关的部门来做,文学主要是小说,特别是中长篇,还有戏剧文学和歌词创作。二是想借这个机会让更多作者一起来参与,包括作家和文学的组织工作者,把一线的实力派作者请来,大家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优秀的选题或许就能萌发出来。

  4.范碧云(福建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省文联艺委会常务副主任):有两个建议:福建当之无愧是海洋强省,以前我在文化厅的一个重要工作是送戏到北京,时间长了人家对我们的海洋文化就比较认可。作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今后是不是把海洋文化也亮出来,它也是我们省的一个特色。另一个是希望福建的小说创作文学创作也能像戏剧晋京一样在北京多举行座谈会或研讨会。我们可以搞单个的或创作群体的,也可以搞闽籍作家的作品研讨,充分利用在京闽籍评论家的资源,如谢冕、张炯、陈晓明等,他们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如果我们做几个系列,连篇累牍地送到北京,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推广推介作用。

  5.林那北(福建省作协副主席、《中篇小说选刊》主编、省文联艺委会委员):有一些建议:第一,福建省文联能不能给作家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生存条件、创作条件,就是签约专业作家,可以效仿江苏作协、广东作协;第二,建议由省文联牵头向省委宣传部申请给一些纯文学刊物以稿费扶持资金,像上海《收获》和《上海文学》每年各100万,《北京文学》每年400万,浙江《江南》原来是260万,今年还要追加,江苏《钟山》每年100万,《上海文学》是按千字500元、300元、100元阶梯式发放稿费,这几个省的扶持资金上来后都成为文学的高地,好稿都愿意从他们那里走。第三,福建省评奖奖金要提高。像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现在还靠企业家去投钱,文学一旦投靠企业家尊严就没有了,比如江苏搞施耐庵文学奖,每届评5个作品,每两年一届,获奖作品每个奖30万元;初评委费每人8000元,终评委费每人3万元。

  6.赖妙宽(厦门市文联一级作家):小说暂名叫《金海柳》,这里有几个重大事件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跳不过去的,就是六十多年前国民党溃退的时候从东山岛抓丁,造成寡妇村悲剧,再一个是国共两党1953年的东山战役。小说主人公是两兄弟,祖上留下一个金海柳,也留下一个祖训,手足不分。兄弟俩相依为命,到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抓兵时抓了他哥哥,哥哥新婚,弟弟为了保证家族血脉就顶替哥哥当了壮丁,跟着国民党兵往北打,打到长江以北以后又被解放军俘虏了,成了解放军,又从北往南打,直到他自己作为解放军解放东山岛。解放东山岛与国民党溃退是一前一后,以为可以见到自己的哥哥,但是他哥哥被国民党1950年5月10日抓丁抓走了。以后他留下来当地方干部,抚养了他哥哥的爱人孩子,一个人承担了两个家庭的责任,到文革时劳累过度郁郁而终。哥哥后来在台湾创业,也有很多红颜知己,但是一直没成家,为着某一天回来。到上世纪80年代他作为第一批人员返回故乡后,这个家已经非常破落了,哥哥又抚养起这两个家庭。但回来后的哥哥一句话都不说,与他的老婆对一眼都没有。这部小说就是要表达他在台湾的时候是日夜思念家乡,回到家乡又开始思念台湾,思念他在台湾曾经有过的那些,一生都在思念中。这更多的是人性的东西。

  7.陈希我(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近代以来人群迁徒有三个类型,一是闯关东、走西口,这类在文学作品被书写较多。相比之下“下南洋”则很少被写入文学作品。其实,近代以来,海外迁徙对中国命运的影响远大于内陆迁徒。无论是南洋还是东洋,还是北美、欧洲,乃至非洲,都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所谓“海水能流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这里的中国人相当多是福建人。前一阵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福建有一个家族,早年从河南迁徒来的,然后到了福建经过各个历史阶段,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去,1949年以后一部分又回来了,80年代后又到国外去了,中心点是写到当今的移民潮,这个移民潮延伸到过去广东福建到海外“讨生活”的传统,也算是福建的一个特色。近30万字。

  8.余岱宗(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我的创作关注城市中产阶级生活。死水微漾,但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是丰富的。英雄梦在当下无法实现,大作品不一定写大人物,我的作品人物是微小的。小说将写到新移民,在国际视野内,让主人公融入到有波折的故事当中与生命体验联系到一起,在人物中看到背后的各种关系。

  9.钟兆云(福州市作协主席、省文联艺委会委员):文学需要关爱,不是表达在语言上,要从骨子里关爱,对年轻人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同时文学需要包容,需要亲和力,如果文人相轻,则无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福建省作协优秀文学作品奖一等奖3000太少,我们对文学奖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举措,多给作家尤其年轻作家一些土壤。

  我今年想把《辜鸿铭》做成电视剧。辜鸿铭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从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也是福建人的精神。另外是把海洋文化与侨文化结合起来做胡文虎的题材。福建是第二大侨乡,胡文虎和陈嘉庚是中国华侨的两支重要力量,虽然他们在抗战、爱国问题上是一致的,但很多人知道陈嘉庚却不知道胡文虎,这与当时陈嘉庚更多偏向于共产党,而胡文虎更多是倾向国民党有关,导致胡文虎在解放之后一直没有给他一个应有的地位,后来经80年代项南书记关注,引起中共高层的重视,使胡文虎的问题得到解决。我想做胡文虎这个题材,就是要表现我们的华侨,他们无论从开始的闯南洋到后来的改革开放,他们的心都与祖国一起跳动。当年他们带着对海的向望走向世界,现在又来反哺祖国,这个题材准备把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用文学的语言,用福建精神来写华侨。

  10.何葆国(南靖县作家):我长期以来生活在土楼乡村,注定我的创作题材

  离不开土楼,关于土楼已经出版过长篇散文和长篇小说。这段时间准备一个与土楼有关的长篇小说《土楼三部曲》,预计100多万字。故事从清末写起,讲述闽南人、客家人祖先从河南固始步步迁移到闽西来,到了福建后建设土楼、保卫土楼、离开土楼,又回到土楼这样100多年的故事。作品主要写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土楼文化、海洋文化。

  11.海 迪(龙海市作家):漳州龙海前身是龙溪县,是最早下南洋过南洋的始发地之一。龙海有一个海澄月港,500年前曾经一度非常辉煌,是中国唯一的通商港口,税收颇丰,被称为“天子南库”,从1450年到1627年间曾兴盛了近200年,当时月港曾有一个朝庭颁设的中国第一个“洋市”,也就是第一个经济特区。我准备写的小说名叫《月港往事》,把一个年轻漂亮的对情欲和财富有正常幻想的年轻女人,放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来写,她后来变成了名妓,写她的情感纠葛、精神折磨和苦难,有清明上河图的感觉。预计25万字,半年内可写完。

  12.黄荣才(平和县作家):今年还是以中短篇为主,去年在福建文学发的中篇我打算把它系列化,同一个人物,有一定关联来发展,写乡镇干部,把它与平和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另还有一个方向是在已出版《我的乡贤林语堂》和正在做《闲读林语堂》的基础上,写一部关于林语堂的影视作品。

  13.胡增官(武夷山市作家):我在基层掌握比较多乡镇的素材,武夷山不管是生态文化、旅游文化、茶文化、底层文化,还是古代名人朱熹、柳永等,都值得一写。我目前还是关注现实题材,生态文化。就武夷山来说,历年来武夷山空气排名都是第一,但是不是这个生态就高枕无忧了?现在发展与保护的问题矛盾非常激烈,武夷山目前有两大类企业,一是旅游产业,二是茶产业。这些产业开发对生态必然会有影响,我主要关注这样一个现实题材问题。另还准备写一个系列,教育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为中短篇。

  14.林朝晖(福州市作家):写作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我在部队工作,还是准备写部队军事题材。题目叫《穿越海峡的白鸽》,也属于海峡题材,现在已经写了6万多字,主要抓住几个看点:一是战争,从抗日战争写,写出战争的残酷;二是主人公定格为福州人,父亲在甲午海战中牺牲,对日本人有特殊的仇恨。这方面电视剧比较热门;三是写爱情,主人公从抗日战争开始,最后到台湾,风风雨雨经历了四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四是写穿越。

  15.弘 笃(宁德市作家):我打算把长篇题材化整为零,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创作一组反映复转军人生活的中短篇小说,再串为长篇。在这组中短篇中,我将着重把握一个“变”字,初步打算把农村退伍兵、打工退伍兵、企业退伍兵、经商退伍兵、行政事业单位退伍兵、乡镇转业干部、机关转业干部等群体放置在十年间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考量,展示他们在经济结构调整、农村政策变革、民企劳资格局变化、国企职工下岗、政府职能转变和干群关系不断呈现新特点的情况下的不同生存状态,进而解构当下社会,记录社会变迁历史。

  16.郑士滨(建瓯县作家):我在网络小说大赛上,认识了一个台湾的记者,他听说了我是东峰人,一直要求要去东峰看一看,后来他说东峰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当年抗战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军统的基地,后来我去一查,果然。而且当年还有美国兵在里面,军统当时抗战的时候,在全国培训了12个基地,东峰就是其中一个。我现在就想利用这个题材来写一本书,因我是写网络小说的,还是利用穿越的手法,就是让主角穿越到东峰,然后跟日本、军统间谍进行谍战。

  17.林瑞武(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剧作家):我个人特别关注福州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他们对中国近代史太重要了,如三坊七巷等。实际上,中国近代是福州人在引领着他们的思想文化的,从争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到启蒙思想家严复、林纾,戊戌变法的林旭,还有黄乃裳等,把这些人物在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对福建文化福建精神本身就有深刻的意义。我最早写的也是黄乃裳,这个戏剧在马来西亚演出后,引起很大的反响,我当时就对有关领导说,黄乃裳应该用很好的影视剧来反映,因为舞台剧还不够去表现他,但当时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做成。后来我就做了林觉民的《别妻书》,再做《林纾》,把林纾在中国翻译茶花女这段非常动人的故事做出来了,这个剧本后来在征文中得了一等奖,但现在还没搬上舞台,这涉及到,我们设创作基金,应除了支持舞台剧本的创作外,还应该能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搬上舞台,尤其是这样的地域性题材,如果地方院团不支持排上去,可能就没有机会,因为地域性太强,外省院团更不愿意。我下一个题材准备写林旭,他是戊戌变法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把他与妻子沈鹊应非常凄惨的爱情故事放在戊戌变法的背景下展开。如此,如果形成林觉民、林纾、林旭“三林系列”并有机会晋京展演,反响一定会非常强烈,对福建文化也是一个推动。

  18.周长赋(省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福建戏剧在全国的地位挺不错,但现在全国竞争非常激烈,对于戏剧来说,感觉福建现在的戏剧不乐观,投入不够。建议一是用好我们的人才,引进好人才。马文正的稿子《严复》,因为山东稿酬更高,被山东拿去了。虽然对于艺术家来说,稿酬是第二位的,但是稿酬不够也会制约积极性。另外,我们的作品要体现福建精神、福建气魄。从戏剧来讲,处理好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和个人感受之间的关系,几个缺一不可。表现发生在福建的故事,作品要体现时代精神,需要领导机构支持,但作品又是个人的创作,还需要个人强烈的生活体验,几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成就大作品。

  19.魏德泮(省音协副主席、一级作词):这次会议讲题材库,我报题材库不会只报一首歌词,还是想写一个音乐舞蹈能上舞台的形式。关于题材方面,现在海峡题材、老区题材比较热闹,但许多普通老百姓的好人好事题材也应该多上一上舞台。

  20.颜庭寿(省歌舞剧院一级编剧、词作家):福建的题材太多了,但支持的力度似乎是越来越弱了,特别是音乐剧投资比较大。歌曲方面,我希望相关单位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时时间要充裕点,不要太匆忙,没有生活确实很难拿出好作品;希望八闽大地包括红土地、闽南、闽东、闽北、绿色、生态,能不能重点找几个人,扎下去深入生活。就形式而言,不要老是写一首歌,音乐的天地很广,可以音乐舞蹈诗等等。我们五个一工程得奖音乐没有传开来,如果写唐山过台湾,我还是想写一个系列,以音乐为主,引进诗歌和舞蹈元素,比较有系统地讲唐山与台湾的血脉亲情,比起纯搞音乐剧要好得多。另外要加强宣传力度,好的作品要通过影视、广播传播出去,你是一个金子,也要想办法放到阳光底下。

  21.张昆鹏(省军区文工团团长、词作家):对剧作方面的感受,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遗憾是排剧不活跃,怎么好好的《严复》被山东排了,这是福建不应该流失的题材。如果北京的《茶馆》让福建排了,上海的《商鞅》让西藏排了,你不觉得很意外吗?从这一点上看出,省内不是没有人才,不是没有大家,不是没有一流的作家,应该说是创作环境不是一流的。剧作家不是写出一个剧本放在那里就满意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好的舞台呈现,是谢幕的时候大幕打开又被掌声掀开,这才是对剧作家最大的认可。作为一个词作者,有一个很强烈的观点,歌是歌以咏志、歌以言情。主旋律音乐作品,其实是可以有真情实感的,它传的就应是百姓的情感,我们可以在主旋律音乐作品中委婉地来传达一些老百姓的情感诉求,表述一些民间的情感愿望。海峡题材方面,现在也存在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自说自话,海峡题材的意义在于两岸的共同认同,究竟我们海峡题材的作品写出来,台湾方面的情感认同不认同?这个很要命。作为一个年轻作者,我认为既要达到政府主流作品的需求,也要承载百姓的情感要求。一个好的题材,一定要想办法既能表达百姓的情感,又能够符合政治的需求。如果是我的创作,可能会偏向百姓的情感,会偏向两岸的情感认同这方面。

  22.迟泽清(福建省摄影学会副主席、制片人):影视产业化最高,当前影视界最缺的是好本子,不差钱。从作品的角度看,还是要小角度大视野。

  23.汪梅田(《故事林》主编,省文联艺委会委员):刊物也要进入题材库。《故事林》杂志社多年来开辟“海峡两岸故事”栏目,发表了一系列反映炎黄子孙血脉相连、两岸同胞骨肉情深的新故事,其中《60后的握手》曾荣获我国民间文学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新故事创作)奖”,类似题材于2011年正式结集出版《60年后的握手--海峡两岸故事集》,其中不乏适合加工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故事佳构。

 

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在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

 

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在座谈会上讲话。

 

分组讨论会场一

 

分组讨论会场二

 

分组讨论会场三

 
诗布、郑士滨、刘建军、黎晗等,其中不乏作品在国内大型文学刊物发表,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选载。同时,一批作家成功转型,在坚持小说创作的同时“染指”影视创作,如杨少衡、林那北、杨金远、邓晨曦等都已“触电”,且引起一定的反响。参加此次座谈会的除这些名家新秀之外,还有一批作家艺术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取得不俗成绩,并开始向多领域拓展,如报告文学作家钟兆云,近年开始转型小说、影视创作,多年前他创作的小说《辜鸿铭》,现拟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小说作家黄荣才近年已出版多部关于林语堂的散文集,最近拟创作一部关于林语堂的影视作品;长期从事红土地文学创作,写八闽开国将军的练建安,拟创作一部关于新四军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长期从事戏剧剧本创作的剧作家兼评论家林瑞武已创作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戏剧《林觉民》《林纾》,现拟创作戏剧《林旭》,形成“三林系列”,他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将多年前搬上戏剧舞台、在华人华侨圈引起强烈反响的《黄乃裳》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让福建文化、福建精神真正在全国宣传出去;剧作家马文正对戏剧创作提出自己的思考,即把福建五大曲种放在一起做,把福建当代名人、伟人、商人聚集在一起做一台福建人的中国梦,他表示自己目前正在筹划一台曲艺剧,就叫《福建人•中国梦》;歌词作家魏德泮对音乐题材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海峡题材、红色题材都很热闹,但好人题材也应该写,应该写出反映普通百姓好人好事的音乐舞蹈作品来;歌词作家颜庭寿认为对唐山过台湾这样的题材,可以写一个系列,以音乐为主,引进诗歌和舞蹈的元素;歌词作家张昆鹏同时从事文学、舞台剧创作,他倾向于创作反映两岸情感认同的音乐作品,力求既符合主旋律,又能承载百姓情感的人们喜闻乐唱的音乐作品。《故事林》杂志社多年来开辟“海峡两岸故事”栏目,发表了一系列反映炎黄子孙血脉相连、两岸同胞骨肉情深的新故事,其中《60后的握手》曾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新故事创作)奖”,类似题材于2011年正式结集出版《60年后的握手--海峡两岸故事集》,其中不乏适合加工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故事佳构。
聆拟将闽南文化、闽台关系、茶文化各种元素与福建精神联合起来,创作《王的密码》,揭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爱拼会赢的茶王密码;惠安作家施伟拟创作《佛生日》,融入惠安“不落夫家”习俗。4.其他特色题材:部队作家林朝晖拟创作军事题材小说《穿越海峡的白鸽》,光泽县作家邱贵平写表现闽北小人物家族百年苦难史的《过难》,武夷山市作家胡增官写表现武夷山古镇人文世态的《碧水流云》,宁化作家刘建军创作表现红34师的红色历史革命题材《血师》,省文联作家杨静南拟创作莆田农民闯天下心路历程的《双城记》。一些作家还拟以系列中短篇小说、再连贯成一部长篇小说的形式创作,如写复转军人题材的宁德作家弘笃,拟写一组农村退伍兵、打工退伍兵、企业退伍兵、经商退伍兵、行政事业单位退伍兵、乡镇转业干部、机关转业干部等群体的中短篇小说,并连贯成长篇《向左转、向右转》,表现退伍兵的生存状态,记录社会历史变迁,彰显周宁商帮勇闯上海滩的拼搏精神。泉州作协主席戴冠青、龙岩作协主席马卡丹也带来本市会员富于地方特色的选题,包括泉州的陶瓷之家题材、李贽题材、民营企业题材、梨园世家题材,龙岩的四堡雕版题材、奇和洞题材、采茶灯题材等。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