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江苏句容一家影院开业一年即实现收支平衡

时间:2013年05月2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江苏句容一家影院开业一年即实现收支平衡

到县里“补缺”,行情还不错

  “以前是我们躲着好莱坞,如今反过来了,好莱坞电影开始密切关注中国国产电影的态势。”中国电影集团党委书记焦宏奋“新”结论的底气,是开年以来国产影片在市场上的凯歌高奏。

  向中小城市迁移的市场趋势,成了国产影片锐气的蓬勃动力。底盘坚实的市场潜力,更接地气的观影品位,在强振中国电影产业之余,更给予了国产影片以特殊的宠爱。以往被市场忽视的中小城市,今后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影腾飞的主力。日前,记者踏访江苏句容市,亲身感受从基层生发的电影发展活力。

  ——编  者

  

  近30年的“1家影院”格局被打破,新影院近年来陆续落成

  句容,江苏镇江常住人口不到60万的县级市,却分布着3座影院,而第四座,将在明年初建成。

  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记者来到了市中心的星光数字影城,依然有观众进出。在一间放映厅内,十余位观众正在欣赏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唏嘘声和笑声不时响起。

  在当地经营着一家服装店、自称“资深影迷”的李女士,见证了小城电影事业的发展。在星光数字影城开业之前,李女士习惯于窝在家里网上看,或者是去附近的南京。“这家影院开业后,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影城机务部经理周生建说,虽然是在县级市,但是这里的播放设备“并不比一线城市逊色”。“美国进口的放映机、5.1声道音响等高级设备一应俱全。”说起这些新设备,周生建很自信。

  星光数字影城属于江苏东方院线,是句容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多厅式循环放映的电影院。谈起落户的初衷,影城营运部经理花爱斌坦言是出于“到县级城市补缺”的考虑。“刚开始的半年左右时间是亏损的,当时有一点儿后悔。”

  据说,观影人数最少的时候,一天只有几个观众、营业额仅400元左右,即使到了周末上座率也不足20%。从2011年11月开始营业的半年里,基本上每个月亏损3万元。

  但是,花爱斌还是坚持了下来,随着观众观影习惯的培养,市场开始回馈。“去年12月至今实现了盈利,目前平均一个月盈利一两万元。票房也从最初的六七万元,发展到今年过年以后每月平均十二三万元,行情还不错。”花爱斌说。

  “作为从无到有的‘填空式’影院,现在看来当初的投资眼光是正确的。”花爱斌说,相比大城市影院的数量庞大、高度竞争,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文化消费意识渐增,影院发展空间很大,假如为下一家影院选址,也一定会选择中小城市。

  句容市文广体育局广播电影电视管理科科长朱其云介绍,句容的3家影院共有银幕7块、座位1963个。长期以来,句容只有一家34年历史的电影院,但是近年来布局了两家加盟院线,院线发展迅猛。

  “北上广等大城市从影院数量来看趋向饱和,中小城市的影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虽然各地影院都在发展,但是中小城市影院的开发速度超过了大城市,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从事电影工作45年的资深电影人吴鹤沪说。

  

  国产电影市场表现优于国外大片,运营成本相对低廉盈利更多

  句容电影市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深深的国产影片烙印。星光数字影城的工作人员甚至说,“像《蜘蛛侠》、《特种部队》这些国外大片,虽然宣传力度大、包装精美,但票房并不理想。相比较而言,一些贴近生活、轻松幽默的国产喜剧片比较好卖,比较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

  在星光数字影城的票房排行榜上,《泰囧》是冠军,近期上映的国产片《厨子戏子痞子》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也都表现不俗。国产片“逆袭”的市场趋势,不仅 在中小城市得到验证,即便是省会城市南京,也出现了国产影片挑大梁的新现象。

  南京海上国际影城从2012年10月开业以来,国产电影的票房占到60%以上,考虑到平均票价低于进口影片的原因,其观影人次及放映场次就占比更高了。“随着大多数城市开放程度的提升,反映外国生活及文化的进口电影神秘感逐渐减小,相反,国产片自身质量不断提高,又接地气,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总经理蔡家洋这样分析“60%”的原因。

  数字技术的应用成为另一个支点。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南京UME国际影城影院总经理杨幸福介绍,2010年前后,数字技术的大量引进并普及,使得供片更为方便。

  “几年前,放映模式以胶片为主,拷贝复制成本较高,中小城市的放映只能慢慢等,别说不可能有首映的机会,就是第三轮上映也未必轮得上。”杨幸福认为,数字技术的升级让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在同一时间放映影片,消弭了时间差。

  中小城市相对低廉的商务成本、人力成本,为院线和片商留出了更大的盈利空间。江苏省电影发行公司总经理方伟观察到,全国大多数影院都是以租赁场地的方式进驻,一些中小城市为招商引资,主动采取几年免租金等方式,刺激了院线在中小城市的生根发芽。

  

  市场“新兵”须合理布局、切忌跟风,提高运营的专业水准

  在蔡家洋看来,中小城市电影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影院逐步在县级区域填补空白,有效降低了当地观众的观影成本,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普及。“电影产业是朝阳产业,但事实上,中小城市影院的增长速度仍滞后于当地民众的观影需求,这里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电影市场蛋糕因为中小城市的开发而迅速膨胀,今年已有人喊出超过200亿元票房的预测。而“亲国产片”的特性,让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成长奏响了国产电影票房的福音。

  “近来,像《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以及最近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国产电影,很轻松就创造了票房神话。”方伟表示,“影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观影人数的增长和票房的增加,而这些增长点很多来自于中小城市的贡献。”

  “影院建设说到底还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小城市院线的发展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尤其对于国产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而言肯定是利好消息。”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副院长陈捷认为,对于国产电影来说,细分不同观众群的消费心理是接下来的重要任务,中小城市电影观众的天然接近性不仅应当维持,还应通过更多更好的国产影片来加以巩固,运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影响大城市的排片规矩和市场格局,为国产电影撑起发展晴空。

  但作为新兴市场,中小城市影院的热发展少不了冷思考。业内人士提醒,应强化运营的专业性。比如中小城市影院应该注重排片的技巧,好片如果挤在一起,票房就会被稀释,优质的国产片也需要合理的放映时段。这恰是中小城市影院“新兵”需要学习和提升的。

  “另外,在中小城市影院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尊重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切忌盲目跟风。例如,在江苏某人口并不多的县级市,一个十字路口就分布着3家影院,都在亏本经营,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在布局中小城市时,先期的市场调研至关重要。”这位业内人士说。


(编辑:伟伟)